
圖/Pixabay
很多父母常常懊惱,明明很努力了,為什麼親子溝通越來越糟?親子溝通這樣做對嗎?怎麼樣親子溝通才能更圓滿?
有了琪琪和樂樂後,我也常在親子溝通的路上跌跌撞撞,擔心自己是不及格的媽媽。最近讀完了張忘形老師的「順勢溝通」一書,驚喜發現「原來,很多問題,只要改變心態,一切就不一樣了!」
「順勢溝通」提供了39個不消耗情緒,掌握優勢的對話練習,給了我很多親子溝通的心法和省思的機會,幫助我找到了親子溝通常犯的三個地雷誤區,也希望分享給大家:
【地雷一】為孩子而活的人生:我為你犧牲那麼多,為什麼你不珍惜?
成為父母後,我們的人生再也不一樣了。
產後肚子鬆垮,小蠻腰沒了,美美的三吋高跟鞋為了抱孩子,全部換成球鞋;下班好累回到家,想耍廢癱軟沙發嗑零食追劇,一下弟弟哭喊「我肚子好餓」、一下姊姊纏著問「這題不會寫,教我!」翻完白眼還是得扮演好爸媽。
這一切都是為了愛。我們覺得委屈,覺得好犧牲,但我們心裡總催眠自己成為模範爸媽:沒關係,孩子快樂就好,孩子一定會知道爸媽為他們有多辛苦的。
但,如果現實不是照劇本這樣演的呢?
好不容易張羅完晚餐,孩子抱怨「沒有我想吃的,我可以買麥當勞嗎?」想辦法排開應酬,要陪孩子寫功課,孩子說「我想看卡通。」這時候,爸媽們的理智通常都會斷線,要不然是飆怒大吼「我為你犧牲那麼多,為什麼你不珍惜?」要不就是暗自垂淚「我到底做錯了什麼?我真是失敗的爸媽……。」
琪琪上小學前,我也曾逼自己要努力把媽媽的角色做好做滿。除了工作需要的採訪,我沒有社交生活,回到家、假日就是陪孩子。我不敢抽時間運動、學習,擔心孩子需要我的時候我不在。
有人逼我們這樣做嗎?其實,壓力都是自己找的。後來,我慢慢理解,這樣為孩子而活的人生,孩子不一定快樂,我當然也不快樂。
放下「我都是為了你」的心態,坦率承認,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堅強,有自己的想法,親子溝通可以不再彼此委屈,相處更輕鬆。